12月8日下午,政府管理学院天马书会成功举办读书讨论会。我院各专业的阅读爱好者们齐聚在温馨的天马图书室,分享了各自对于《故土的陌生人:美国保守派的愤怒与哀痛》和《乡下人的悲歌》这两部被《纽约时报》誉为能够帮助世人深入理解特朗普崛起现象的优秀作品的阅读体会。
首先,书会的指导老师杨小辉介绍了本次书会所阅读的这两部作品的写作背景。杨老师指出,两本书出版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出炉之前,主要是为了回应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之后,美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所所来的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北方和南方的政党和政治对立倾向越来越严重,在选举地图上呈现出来就是(支持民主党的)蓝州和(支持共和党的)红州的分野。《故土的陌生人》由“大悖论”(即以茶党和白人劳工为代表的“红州”居民为何会投票支持与其利益背道而驰的政客和政党)开始自己探索美国右派内心之旅。霍赫希尔德通过五年的田野调查,打破了原本横亘在左右两派之间的“同理心之墙”,将路易斯安那这一深红州居民的愤怒与哀痛呈现给了世人。《乡下人的悲歌》则突显了美国“铁锈地带”中下层白人的困境:收入停滞不前乃至不断下滑、失业、酗酒、家庭破碎、毒品泛滥等,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绝望和焦虑。这两部作品可以帮助世人更好的理解特朗普崛起的原因。非典型“政治素人”特朗普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第一次直面了美国社会之前被有意无意忽视的中下层白人群体的困境,并将之大声说了出来,尽管是以“政治不正确”的方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主党被“LGBT”群体左右,党内“认同政治”盖过“阶级政治”的后果,即疏远了长久以来一直支持自身的白人劳工阶级。
接下来是同学们的阅读体会分享时间,大家积极踊跃的展露自己的心得,分享对于美国政治与社会的见解。
同学:美国的社会极化超乎想象;贫穷甚至导致了下游阶层的主动堕落;社会极化与特朗普崛起的联系是什么?
老师:特朗普注意到了白人蓝领的困难,为了获得政治支持而全盘接纳了他们的诉求;穷人被限制了视野,只能观察周围的人,观念固化。而在中国,下层还未固化到如美国般的程度,普遍相信教育上升通道,家庭履行了较多的功能,教育的普惠性相对协调。
主持人:关于美国财阀势力控制政治的情况;宗教与民族的发展历程。
老师:美国财阀主要通过利益集团影响政治组织,实现对基金会、智库、游说团
的掌控。实际上,财阀势力吸引的支持者都偏极端,这一点在党内初选中比较明显,是美国所有政党的掣肘;美国的基督教信仰非常虔诚,特别是南方,这与民众的精神寄托有关。
同学: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构想其实契合了下层的需求,但很少落实;美国社会分裂甚巨,阶级对立影响了政治进程;中国广泛存在的“读书无用论”与美国下层社会的自甘堕落有何区别?在技术开始迅猛淘汰劳动力的时代,如何保障这些被淘汰者的基本经济?
老师:特朗普减税受到诟病,仅有1%人口享受到优惠,用于穷人的转移支付反而更少了;这反应的是利益分配问题。特朗普关注到了底层的问题,但确实不能拿出更好的方法,反而越办越差;从社会学角度说,阶层固化是结构问题,本质上两国的下层堕落是同性的,区别在于程度——我们为底层人提供了相对便宜的技能学习机会,减少了生存甚至上升的成本;但是随着经济增量耗尽、抢夺存量,这些矛盾如不能妥善化解,就会越发尖锐并爆发。启示同学们,学士学位是获得更多发展可能性的敲门砖。
最后,杨老师总结,这两本书不仅是应景之作,值得同学们细细回味,以及同学们探索美国问题,要注意意换位思考,不要固化观点。(汪海若撰稿 摄影)
政府管理学院
2020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