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一体化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2019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明确将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简称“两区一县”)作为示范区范围。未来十年,“两区一县”将率先融合,打破行政边界,齐力并进共促发展,彰显长三角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与方式创新,将长三角地带建成世界又一具备国际口碑的生态发展型城市集群体。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一体化示范区也要探索符合生态与人文和谐的治理创新之路,融铸社会治理的生态、绿色属性。治理上的生态属性是指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共治参与下实现人与生态的良性互动秩序;治理上的绿色属性则指既要保证生态底线又要确保生态高位下实现社会发展低成本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为全景式展现长三角示范区市域社会治理新作为新亮点,不断完善示范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成效,2021年6月起,上海政法学院市域社会治理团队计划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18个特色村居进行专题调研。
2021年6月4日,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党总支委员辛方坤带领学院部分党员温曼、杨小辉、王聪等老师来到“党员走村居”的第一站——夏阳街道塘郁村。
一、基本情况
塘郁村位于青浦新城南部,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塘郁村由南北两个主要自然村组成,北有唐王庙,南有郁家泾,故而得名塘郁村。村域内河道纵横交错,良田千亩,果林茂盛,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全村共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468户村户,户籍人口1886人,外来人口5200余人。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涉及道路19条,面积34200平方米。绿地6200平方米,河道 8 条,河岸保洁27600平方米、水域保洁114868.6平方米。
二、治理中的突出难题
对一个外来流动人口规模数量显著的村庄来说,外来人口租住村舍房屋,虽然有利于增加村民收入,但村舍住房用电使用安全与村社环境卫生整治一直是治理的难点。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倒挂悬殊且租住区域集中,极易造成私拉电线、车辆停放占道、卫生状况堪忧,且与村民社会矛盾生发等社区治理难题。塘郁村近年来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治理效果一般。
三、主要作法
为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难题,塘郁村创新引进第三方物业,实行农村保洁养护一体化物业管理新模式。自2021年1月1日起,塘郁村正式引进一体化保洁养护工作,并制定《塘郁村一体化养护保洁作业标准》,工作职责包括村容环境保洁,环卫设施管理保洁,垃圾分类收集清运,绿化养护,水域保洁、养护,日常水电维修及雨污水管道疏通及管理,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等突击性工作,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根据区市容绿化局《农村地区一体化养护保洁作业标准》,村自行制订了《塘郁村物业一体化保洁管理服务考核内容 明细及执行标准》,对第三方物业一体化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并且考核得分直接与物业作业经费比值挂钩。
四、专家点评
(1)辛方坤:塘郁村拥有地理位置好、村落面积大、辖区企业多的资源禀赋优势,但作为外来人口聚集的社区,面临着治理环境的复杂性、民众需求的差异性及服务方式的有限性等难题。塘郁村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开了政策执行的延展空间。从塘郁村的发展来看,区级层面应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给予更多的建设用地、财政资金等政策支持,将其打造成休闲、旅游的“慢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本,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从而自然而然解决了物业经费短缺的棘手问题。
(2)刘伟伟:调研发现,虽然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反复抓、反复强调重要性,但是还是反复出问题、防不胜防,基层干部有疲劳感。来自平安建设的考察压力、条线众多的项目配合与推进使得村干部力有不逮、精力分散。虽然现在使用了APP等智能工具乃至可视化系统进行村居场景全景监视,但场景划分和场景治理的精细化远远超越了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责任无限大、权力不对等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
(3)温曼:从可持续生计发展框架评估塘郁村发展与村居治理能效,塘郁村自然资源禀赋优越,区位优势显著,村居环境蔚然,绿地景观与田园风光错落有致。一方面既是城市绿色生态跳板,与青浦城区总体生态景观和谐衔接;一方面又作为村居休憩步行空间,让村民尽享乡土静谧,城乡一体化居享环境协同性较高。尽管村社已发展出乡村生态旅游、果园产业等支柱产业,但其资源资本化潜力还有继续释放的空间。其次,作为外来流动人口倒挂现象典型社区,塘郁村毗邻青浦中心城区,交通便捷,生活成本低廉,成为外来人口落脚城市和人力资源蓄积之地;但也因外来人口聚集,出租房租众多增加了村居社会治理的难度。在目前村居开展物业化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外来流动人口非村社成员身份与地域社会居住者身份的不一致,有可能形成村居内的区隔,流动人口与村民融合问题不容忽视。经了解,该村居物业化管理的经费主要来自集体经济,外来流动人口作为居住在村里的“村外人”,是否具备城市社区物业服务对象成员身份的同一性与无差别化?长江一体化发展格局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要素,进城务工人员如何落脚城市输送劳力资本,这是未来调研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村社的情况整体思考的一个问题。
(4)杨小辉:塘郁村在保洁养护一体化方面的探索,对于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来说很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而且对于青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推进助益良多。我们建议塘郁村今后在保洁养护一体化的建章立制和长效机制上多下功夫。一方面可以探索“谁受益、谁付费”的村民享受物业服务的收费机制;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地处新城南部的区位优势,向区里争取区环卫和城建部门的道路清洁、垃圾清运、路灯照明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本村的延伸与覆盖,让村民感受到党和政府全面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真心实意。
(5)王聪:塘郁村地处上海市城乡结合部,从人口构成来看,大量外来打工人员涌入导致人口倒挂,外来人口成为村人口结构中的重要构成。从村民年龄上看,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人口结构的上述特殊性增加村级治理的难度。从村集体经济构成看,土地出租收入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受益固定性的特点也导致村集体经济疲软,如何激发村集体经济的活力,开拓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多元化发展空间成为村级治理中的难点问题。从村务治理角度看,将入驻塘郁村的企业等主体纳入多元治理主体,共建多元参与、民主协商、和谐共处的美丽乡村。(辛方坤撰稿)
政府管理学院
2021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