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者:陈雨珩发布时间:2025-03-25浏览次数:10


20253月)

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大会精神及《上海政法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方案》《上海政法学院关于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推进政府管理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建设,根据学校工作部署,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在学院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入每一门课程,充分发挥全部课堂育人主渠道和所有教师育人主体作用,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具体目标

1.围绕“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题,引导全院教师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和育人环节的教学能力。

2.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3.组建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由学院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中心主任、党政副职担任中心副主任,各教研室主任为中心成员,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多维度加强课程思政的研究、实践与推广。

4.面向学院各学科专业,培育思政元素鲜明、思政功能突出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5.践行现代化素质育人的发展战略,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及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协同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合。

6.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师德制度。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持续加强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着力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加强跨院系、跨领域的资源整合与统筹,凝聚课程思政建设合力,实现学院各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同频共振与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在岗教师专题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等手段,强化教师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活动组织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推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通过政府管理学院教师思政品牌建设、“一院一品”课程思政品牌建设等系列活动,以及入职培训、专题教育、专业研讨、集体备课、课程思政示范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培养,引导广大教师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加强对学生学业指导的同时切实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价值引导融入到各门课程和育人环节之中推进由段媛媛老师负责的“政道铸魂、明德领航”和杨玲丽老师负责的“‘五特色’师生共同体的系列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思政品牌项目。

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室、教学团队等教学组织作用,通过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课程观摩与研讨活动、课程思政跨专业跨学科交流活动、教学竞赛,以及组织教师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课程思政教学专项教学竞赛活动等多元化方式,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政治站位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三)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积极组织专业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文件,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并对标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明确所讲授课程的育人目标和要求,并对接新专业标准,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及授课教案,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研讨、实践实训、作业论文、课程考核等环节,体现在学生学习评价方案中。

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申报创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严格执行“马工程”重点教材首选与全覆盖原则,同时,倡导和鼓励各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材研究、评价、开发。支持教师将大学慕课、混合式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运用于课程思政教学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效果提质增效。

(四)强化课程思政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创优行动,定期通过公开示范课、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沙龙等形式,发挥政府管理学院教学名师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引领作用,展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教学成效,激发广大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进一步加强校际、院际交流合作,通过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打造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建立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深入推动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五)推进课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

充分挖掘校内外优质育人资源,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课外实践育人平台和品牌,组织开展富含学科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赛训实训和创新创业活动,推动课内育人与课外育人的有机衔接。

全面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负责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指导、学涯或职涯发展规划指导、专业学科竞赛指导、专业社团活动组织指导、就业与创业指导、专业群级素质教育项目指导、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挖潜课程思政融入点、契合点,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教育新途径。同时,邀请专家学者、模范人物和知名校友,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访谈、学术沙龙等多形式,涵盖入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术研究引领、职业能力培养、就业创业指导等多模块,在品德养成、创新精神、核心素养、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六)推进课程评价改革

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学院课程教学督导与反馈改进机制。深入落实学院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增加课程思政评价项目,在听课评价中将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运行情况纳入教学指标评价指标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在“学评教”和督导评价的基础上,增加思政教育效度评价。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激励机制,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


四、预期成果

1.学院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等7个专业,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系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整合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2.政府管理学院党政联席会原则上每学期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课程思政工作,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制度、教育教学改革、育人队伍等关键环节建设。每学年精心打造1项教师思政品牌、1项“一院一品”课程思政品牌,召开课程思政总结交流会1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全面夯实课程思政教学根基。

3.学院定期组织各专业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各门课程的课程大纲及授课教案,通过凝练学科、专业、课程特色,推动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

4.依托学校和学院的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设政府管理学院课程思政专家库,每学年组织教师开展1次课程思政培训与经验分享;以教研室为单位,每学期组织开展1次“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使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5.每学年每个专业至少1门专业核心课参与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专业课课程思政示范矩阵。每学年争取获批1-2项各类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程思政教改教研项目。

6.将教师思想政治表现、教学质量、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作为教师评教、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形成全员育人有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政府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学生工作副书记、科研工作的副院长任副组长。课程思政建设在学院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全面推进,组织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综合改革,落实学校、学院课程思政工作的各项部署安排。

(二)加强协同联动

成立政府管理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主任,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担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科研工作的副院长以及学院管理骨干和课程思政骨干授课教师等,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专业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定期开展调研和专项研讨,确保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三)强化工作考核

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政府管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年终考核和年终述职内容,纳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督导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宣传表彰、督促整改。研究制定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管理。将参与课程思政情况作为推荐申报各级精品课程、示范课程、优质课程等项目的核心指标;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

(四)加强示范引领

每年度根据学校和学院整体计划,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培育建设,加强示范课程对其课程的引领和帮扶;在学院遴选、征集课程思政教育成效好、学生反响佳的典型教学案例予以推广示范,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好学院教育宣传平台作用,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舆论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改革总方针落到实处。


政府管理学院

20253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