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 | 上海政法学院法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7-26浏览:823

(原标题:突出“三性三化”  服务“一带一路”——上海政法学院法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720日,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第十届高峰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立格联盟”成员单位9所政法高校的书记校长、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与会,为促进优质法学教育资源共享建言献策。在主题发言环节,参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政法高校法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与政法高校法学教育改革、自贸区法治建设与法治人才培养等开展深入研讨。

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在会议上聚焦法治人才培养、学科专业体系建设、高校服务国家战略,进行了以“突出‘三性三化’服务‘一带一路’上海政法学院法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初步探索”为题目的主题发言,全面阐述了上海政法学院近几年来在法学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理念与成果,获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同

以下为主题发言主要内容:

“大学的发展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的功能不断拓展,大学承担的使命也日益丰富而厚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并深入实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从理念构想转化为实践成果。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时代高等院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实现教育强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作为一所政法院校,上海政法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勇担使命和责任,紧密对接国家法治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等重大命题,突出法学教育的应用性、前沿性和系统性,不断深化法学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知识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突出应用性,推进法治人才培养社会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学校立足服务国家法治建设,瞄准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结合点,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与行业深度融合,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着力培养德法兼修的应用型法治人才。

(一)目标重构

学校按照“创建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201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2.0为指引,对法学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系统性重构,确定了“德法兼修、全面发展,具有宽厚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具有鲜明“上政”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上政”是学校的简称,也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代名词。“上”,是追求卓越、“取乎其上”。“政”,是依托政法行业,坚持政法特色,强化“法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学院重组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原有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4个法学院的基础上,增设了警务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调解学院、丝绸之路律师学院。其中,警务学院与政法部门对接,培养、培训司法警务人才;人工智能法学院与互联网科技行业对接,培养新型人工智能法治人才;调解学院与司法行政系统对接,培养、培训基层社会治理人才;丝绸之路律师学院与律师行业、国际组织对接,培养涉外高端法律人才。

同时,将原社会管理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政府管理学院,将文学与传媒学院一部分和外语学院合并组建语言文化学院,以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和国际化办学方向。

(三)机制重建

以激发办学活力、落实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为目标,重建和创新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推行绩效目标、绩效经费统筹、预算编制、人事聘用、社会服务配套政策等五大改革,推进“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型。在此基础上,实行分类改革试点,引入行业和社会资源,在部分二级学院试行理事会制度。目前人工智能法学院引入互联网科技企业,理事会初步建立;上海纪录片学院、丝绸之路律师学院理事会正在筹建之中。通过建立二级学院理事会制度,推进学校与行业深度融合,真正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

二、突出前沿性,推进学科专业体系特色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学校坚持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在传统的10个二级学科组成的法学学科体系基础上,立足我国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紧盯学科发展前沿,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走出去战略需要,构建具有特色的法学学科专业体系。

(一)构建“法学+”的特色学科方向群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发展需要,发挥法学高原学科优势,整合国际法、行政法、海洋法、刑事司法、国际政治等学科力量,着力打造城市治理法治保障、“一带一路”司法、“一带一路”安全与反恐研究等特色学科方向群。

同时,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整合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力量,组建学科团队,推进“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2018年,我校与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等6家单位共同成立了“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与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还成立了上海全球安全治理研究院,国家安全研究院、社会治理研究院、人工智能法治研究院、体育法治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探索建立法学、国家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和跨学院学科共建机制,初步形成了国家安全与法治、人工智能法治、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体育法治等交叉学科方向,着力提升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构建“法学+”的特色专业方向群

改变按照二级学科设置法学专业方向的传统做法,先后在全国首创法学人民调解方向、社区矫正方向本科专业,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法治人才。通过相关专业的复合交叉,形成了法治新闻、法治纪录片、司法社工、法律英语、法律俄语等“法学+”系列特色专业。

近期,学校进一步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开设了法学人工智能方向,满足社会对高科技法律人才的需求;开设法学法庭科学方向,满足社会对司法鉴定、刑事鉴识人才的需求。学校还将依托中国上合基地,增设法学涉外安全管理方向,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对为涉外安全管理人才的需要。

(三)拓展“1+N”的特色海外办学项目

学校坚持教育走出去战略,面向上合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合作,开拓海外办学点。2018年,国家汉办批准我校与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合作成立汉语言培训与研究中心,这是我国在印度建立的第一所汉语言培训与研究中心,对在南亚区域传播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学校在马耳他海外办学点项目得到了该国教育部的大力支持,目前正在筹建之中。在吉尔吉斯民族大学开拓留学生项目,实行本硕连读,双方互认学分。即吉尔吉斯学生在当地读完本科后,选送我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后获双方的硕士学位。

三、突出系统性,推进服务国家战略品牌化

20169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提高我国参与协调能力。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我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迫切需要高等院校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20186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第四次强调了中方要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协助成员国培训司法人才。同时宣布“中方将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为经贸合作提供法律支持。”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校以中国-上合基地为平台,大力整合校内外资源,着力打造服务国家战略品牌。

(一)打造高端培训品牌,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司法执法人才

积极与外交部、公安部、商务部、司法部等中央部委对接,已圆满完成30余期来自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级司法执法官员的培训任务。今年在相关中央部委的支持下,培训班次大幅增加,预计将达到20余期,规模400余人次。

(二)打造智库论坛品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通过引进高层次专家、海外驻访学者、“外交官旋转门计划”等,聚焦“一带一路”、上合组织反恐与安全、区域与国别研究、经济安全、上合组织法治研究、海洋安全等领域,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已上报两百余篇高质量研究咨询报告,为参与国家事务、服务国家战略贡献上政智慧、发出上政声音。

先后举办十几个高端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形成了“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高层论坛、中国海外投资法律论坛、中亚和上合组织国际论坛、“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高端论坛、上合组织法治论坛、司法圆桌会议等学术品牌,得到了实务界与学术界的充分认可,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打造法律服务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法律机制创新。

学校深度参与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的筹建工作。2018年,司法部批准在我校设立上合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中方筹备办公室。20192月,司法部批准我校为首批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交流合作基地之一。学校围绕上合组织成员国法律服务委员会的筹建,推进上合组织国家间法律服务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多、双边争端非诉讼解决机制,为区域经贸合作提供法律支持,提升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同时,建设上海合作组织文献信息中心,包括上合组织法律法规数据库、贸易投资典型案例数据库,打造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国法、国际商事规则查明等领域的公共资源平台。目前已收集和整理了近70个国家的外国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经验文献资料,为“一带一路”经贸往来和海外投资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尽管学校围绕法学教育综合改革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随着国家法治建设不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我国加快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政法院校和法学教育的改革创新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学校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打造高端智库和知识服务平台,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

阅读原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