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持续完善“三全育人”格局,扎实营造优良学风,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上海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及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细化“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机制,坚持全面发力、久久为功,引导学生践行“刻苦求实、开拓创新”的校训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追求卓越发展。

二、工作目标

1.长远目标。通过深入推进优良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自觉自律、勤学善思、互帮互助、争优争先,为培养具有宽厚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2.阶段目标。做到五个“明显”,即: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上课纪律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明显进步、违纪违规明显减少、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三、主要举措

优良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全面发力、持续推进。为确保优良学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着力通过“六个强化”推进落实。

1.强化整体推进

一是强化校级引领。坚持校院协同、多方联动、综合施策,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推进学风建设的新格局。学(研)工部(处)制定本学年学风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校级层面学风建设活动;二是强化学院落实。各二级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制定优良学风建设方案,定期研究、持续开展优良学风建设,形成学院特色和品牌。

2.强化日常教育

一是开展学情学业分析。学(研)工部(处)每年召开一次优良学风建设大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展示成果,表彰优秀。各二级学院建立健全学业困难学生“学习档案”,关注学业预警学生,召开优良学风建设主题班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二是加强班级日常管理。辅导员每周开展“三联三进”[三进三联:联系任课教师、联系学业导师、联系班主任,进班级(课堂)、进宿舍、进群(进网络)]活动,了解学生学业情况。教育引导学生上课不带手机、不玩手机,不带食品进教室。加强请销假管理,协助任课教师加强课堂管理,设法提高抬头率,严格管控缺课迟到现象;三是常态化开展考试诚信教育。各班级每学期末组织学生集体学习《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发布诚信考试倡议书,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坚决杜绝考试作弊行为。

3.强化活动教育

一是积极开展“二课堂”学风教育活动。学(研)工部(处)每两月开展一次“青马博雅”讲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启动第三期学业困难学生“跃升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二是继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校团委引导学生结合学科和专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力支持学生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创新创业典型;三是探索学风建设特色工作品牌。各二级学院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开展学风建设特色工作品牌活动,各专业(班级)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4.强化书香浸润

一是持续开展经典阅读大赛。以“世界读书日”为重要节点,开展经典阅读大赛等系列阅读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建设品牌;二是培育第二批阅读楼宇。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培育第二批阅读楼宇,开辟校园读书角,让琅琅书声响彻上政校园;三是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组织专任教师、辅导员与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跟着书本去旅行”活动,让阅读在上政校园蔚然成风。

5.强化榜样示范

一是选树优秀学生典型。组织实施第三期“腾飞计划”,组织开展“三好学生”“五四奖章”等荣誉评选和各类奖学金评审,开展“上政up”青年榜样宣讲会,利用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二是选树先进集体典型。开展“优良学风寝室”和“优良学风标兵寝室”评选活动,发挥先进集体的榜样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强化党员示范引领。持续开展学生党员“我承诺、我亮相、我带头、我奉献”活动,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6.强化氛围营造

一是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契机,开辟更多学习空间,营造学生生活园区浓厚学习氛围。不断优化“致远阁”考研教室配套服务,为毕业生提供良好考研复习环境;二是营造学风建设氛围。以迎评促建为契机,设立优良学风建设线上线下宣传专栏,依托校园网及各类新媒体矩阵,发布学术讲座信息、宣传优良学风建设活动、推介优良学风建设典型。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各二级学院要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核心任务,深刻认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抓细抓实、常抓不懈、一抓到底。

2.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二级学院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协同联动、密切配合;既要统筹用好校内资源,又要汇聚校外资源,形成推进学风建设的强大合力。

3.注重总结提升。各部门、各二级学院要坚持效果导向,定期梳理学风建设情况,并形成工作台账;要及时总结形成的有效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长效机制,构建常态长效的学风建设体系。

 

 

 

 

学(研)工部(处)

202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