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国际法学院主办的“涉外法治实务讲坛”第七讲顺利举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总部副秘书长、上海仲裁协会副会长、上海法学会海商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法学会海洋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徐飞为我校师生做了“海事仲裁案件处理事务”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国际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石俭平主持,我校“基地班”学生和涉外律师、国际仲裁专业的研究生积极参与。
徐飞从海事仲裁的专业性、国际性切入,梳理我国海事仲裁发展历程,强调“一裁终局”机制在降低争议成本中的核心作用。结合实际案例,她重点解读仲裁规则修订的逻辑:规则细节处的修订,经常是为了解决实践出现的难题。通过典型案例指出仲裁协议常见风险,她还探讨《仲裁法》修订中的热点问题,如“微信语音是否属书面形式”“主从合同条款效力”,引发同学们对法律细节的深度思考。针对《仲裁法修订草案》第七十九条,徐飞认为海事领域因行业封闭性及标准合同(如金康合同)普及,是临时仲裁的理想试验田。但她指出当前仍存在着缺乏官方示范条款、仲裁员程序管理能力不足等发展困境,并建议细化司法解释为临时仲裁提供指引。
“涉外法治实务讲坛”持续推动法学理论与实践融合,本次讲座为师生提供了海事仲裁前沿视角,助力我校培养国际化法治人才。“涉外法治实务讲坛” 系我校国际法学院推出的系列讲座品牌,旨在邀请涉外法治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我校师生面对面交流,促进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助力学校创建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源|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文|黄琪焱
图|崔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