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参加中国国际法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

发布者:吕姝俐发布时间:2025-04-28浏览次数:10

4月25-27日,主题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际法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国际法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国际法研讨会”在大连举行。此次全国性高端学术会议由中国国际法学会和大连海事大学主办,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外交部、商务部、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等中央部委、全国各高校和智库的100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许民强教授致欢迎辞。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王淑梅、司法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黄祎、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教授分别作开幕致辞。外交部条法司司长马新民、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于宁分别作专题报告。

我校代表团由国际法学院特聘院长徐国建教授带队,国际法学院盛红生教授、上合基地殷敏教授、国际法学院王怡然博士和刑事司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讲师王园等参加了此次年会。

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法学院特聘院长徐国建教授参加了25日晚的常务理事会会议。常务理事会就学会的下一步工作,特别是2026年学术年会的筹备和议题设置等事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年会第八分论坛的议题为“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法与国际刑法”,盛红生教授应邀对八位代表的报告进行了简要点评。盛教授认为,国际人道法对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适用十分有限,主要原因就在于武装团体没有资格参与缔结国际条约的外交大会,不是缔约方;其次是如何认定存在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状态也很困难。然而,根据《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的“共同第三条”和1977年《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第二附加议定书”,国际人道法依然对受到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影响的平民、不再参加敌对行动的人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

刑事司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王园参加了议题九:国际法史、国际法基本理论研究的探讨,并作题为“逆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境腐败面临的治理困境和化解路径”的发言。

会议期间,我校教师还与参会的其他单位代表进行了较为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通过参加此次全国性国际法学术会议,我校的学术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等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文、图|盛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