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司法学院“我行我思”第二课堂项目第三季开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1-16浏览次数:66

本学期第五周开始,刑事司法学院“我行我思”第二课堂项目第三季课程正式开课。本季课程遵循了往年课程的传统,每周一晚上进行的是“魅力英语”课程,每周二晚上进行的是“格物讲堂”课程,每周四晚上进行的是“高峰上合”课程,每周日晚上进行的是“融入上海”课程。所有课程都是网上进行有名额的抢课,本季课程抢课异常火爆。

“高峰上合”课程

10月8日晚上“高峰上合”课程正式开课。35名经过激烈抢课最终获得资格的正式学员与两位外教——莫拉特和罗马老师共同完成了第一节课。所有人就位后,我院党总支副书记徐海琨老师首先发表讲话,对来参加高峰上合的同学表示欢迎,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之后外教和同学们进行了自我介绍,互相加深了了解,接下正式进入本期第一次课。由新干事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及在我校建立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并以图片形式介绍了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风景民俗,吸引同学们对成员国的兴趣,为同学们以后对其的进一步了解打下基础。

“高峰上合”旨在培训学生的俄语日常会话和会务接待能力,为司法培训基地提供一定力量的志愿者服务。

“融入上海”课程

10 月11日晚“融入上海”课程正式开课。在用各自的家乡话介绍完自己后,各学员都融入到了精彩有趣的课堂中,课堂在轻松的氛围与学员们积极的参与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本次课程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自我介绍、追忆往昔、走进沪文化、学说上海话。“自我介绍”环节中各学员用家乡话介绍自己,促进了学员之间互相的认识。在“追昔往忆”环节中,学员了解了融入上海往期的精彩活动,也对接下来的课程更加期待。而在接下来的“走进沪文化”中,田子坊深厚的人文气息、石库门与弄堂浓厚的上海文化、外滩高大奢华的现代建筑等让学员们对上海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期待在融入上海课外活动时能相逢那些古朴迷人的景点。在观看了一段独特的上海方言视频之后,一段有趣的学说上海话之旅在学员们的笑声中开始了,饶舌的“伊刚”和“一刚”带给学员不一样的听觉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学员们认真学习,老师们认真负责照顾到每位学员的学习情况,为每一位想要了解上海融入上海的学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融入上海”旨在让外省市生源学生尽快融入上海的环境,通过学习简单的上海话了解上海的风土人情等环节,拉近彼此的距离。

“魅力英语”课程

10月12日晚上,“魅力英语”课程在三位外教的带领下和35位同学的积极参与下顺利开课。此次课程历时两个小时,主要分为三大内容:自我介绍、组内交流和游戏时间。课程要求同学们全程使用英语进行对话,同学们从羞涩于谈到放开后的侃侃而谈,与外教展开了更深一步地交流;在游戏环节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激烈的“决斗”,在愉快的氛围里同学们增进了彼此间的关系,也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能力。

“魅力英语”主要采用外教直接授课的方式,同时配合形式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同学们与外教有更多接触和交流的机会,目的在于让同学们敢于开口讲英语,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

“格物讲堂”课程

10月13日晚上,“格物讲堂”第一课在B3-101顺利开课,格物讲堂有幸邀请到了我院的党总支副书记——徐海琨老师,为同学们讲授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第一课”。首先,三名同学被抽中进行自我介绍并表达了对法律的理解,随后是老师讲课环节,徐老师询问了各位同学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并就各个职业所需要的一些要求进行了普及,并且讲到不同的职业的要求也不同,需要各位学员仔细思考。这让学员们对自己将来的就职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着,徐老师针对十六门本科法学进行了大致的介绍,让同学们了解到自己即将学习到的哪些法律知识。最后,徐老师对同学们给出了建议:作为一名学法人,要学会使用法律术语,关注时政,自身的法治理念应与政策与时俱进。在为自己的法律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大学是社会的缩影,一番提点让同学们倍受鼓舞。

“格物讲堂”主要采用专业教师授课和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锻炼法律人开口说话的能力,培养基础法律知识,提升学生模拟法庭实践能力和辩论技巧。(凌俊超 汇编)

 

刑事司法学院

2015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