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晚,刑事司法学院主办的“名家讲坛”研讨会成功在线上云端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改之,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冯卫国,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付玉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涂龙科,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彭文华,以及来自虹口区人民法院肖晚祥副院长,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曹坚副检察长,宝山区人民法院董果副院长,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胡智强副主任等学术和司法实务界嘉宾。研讨会由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陈丽天主持。
本次研讨会围绕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中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相关问题,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互相交换了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并针对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中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相关具体条款,如涉及到跟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高空抛掷物品危及公共安全、抢夺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等热点条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于改之教授认为本次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确实突出了以问题为导向,但是对立法体系性问题思考欠缺,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董院长、肖院长、曹检察长,胡主任等司法实务界嘉宾分别从刑罚匹配,取证定罪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刑修十一草案中有些条款有新增的必要,但是在很多细节上确实又值得仔细斟酌;涂龙科教授也从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不同角度对抢夺驾驶操纵装置条款的驾驶人员主体进行了解读,他认为是面临使用暴力或者抢夺驾驶操作装置的行驶过程中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付玉明教授个人提出了刑法诠释学理论,认为裁判人员可以通过自己以及外部技术对法律进行实质化解读,这样更有利于实质公正;冯卫国教授认为这次修正案的提出肯定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新量刑的适用可能会促进司法公正的合理性,但是部分条款也需要进一步思考完善;陈丽天副院长认为刑修十一草案中部分罪名的位置放置的些许突兀,也从刑法条文体系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彭文华院长最后从行为危险和结果危险的方面对高空抛物等条款进行了阐述,并从物理学角度对高空抛物的条款进行了生动解读。
此次研讨会历时两个小时,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在线上召开,吸引了上百人共同参加,一起研讨。不少参加者表示此次研讨会内容十分丰富,嘉宾们的发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不同嘉宾的观点碰撞让与会者受益匪浅。(郭小杰 撰稿)
刑事司法学院
2020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