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司法学院举办“情绪当铺”心理游园会 构筑师生心灵治愈新阵地

发布者:裘欣璐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次数:10

8平米的宿舍装不下情绪,当学业压力寝室关系来袭同学们需要一个解压的出口。5月13日,刑事司法学院团委权益部与心理站在青马广场联合开展“情绪当铺”心理游园会活动,学院吉祥物“小司司”送上了温暖的怀抱,同学们以创新形式为师生提供情绪疏导与心灵疗愈平台。活动通过“情绪书写—能量兑换—互动治愈”的闭环设计,吸引数百名师生参与


“情绪当铺”开张:书写心事兑换温暖能量

活动现场设置特色“情绪当铺”摊位,参与者可在定制“当票” 上书写情绪故事——或是近期的焦虑烦恼、人际困惑,或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小心愿。一张张承载着多元情绪的卡片被投入“情绪信箱” 后,师生们可兑换“治愈能量包”:包含定制明信片、游园会纪念币、吉祥物“小司司”的温暖拥抱等。2023级学生吴宇曈在“当票”上写下“论文压力爆棚”后,领取了印有“慢慢来,时光会给你答案” 的明信片,她感慨:“把心事写下来的瞬间,感觉担子轻了一半。”


跨代际情绪对话:师生共赴心灵之约

活动打破年龄与身份界限,也有老师参与其中写下“担心学生职业规划”的烦恼兑换了学生手写的鼓励便签:“老师的每一句叮嘱,我们都记在心里”。现场工作人员发现,师生的情绪图谱呈现鲜明代际特征——学生更多聚焦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教师则侧重育人责任与职业发展,但对“被理解”“被看见”的情感需求却是共通的。这种跨代际的情绪流动,在“当铺”里交织成温暖的心灵纽带。

朋辈互助赋能:在志愿服务中见证成长

活动特别设置学生志愿者服务岗,2024级学生赵天成担任“情绪引导员”,负责协助参与者书写情绪、传递寄语。他在服务中观察到:“有位同学写‘害怕毕业求职’时手在发抖,但写完后主动给陌生人留下‘你比想象中更强大’的祝福。朋辈间的共情与互助,成为活动最动人的注脚。


构建长效机制:让心理关怀触手可及

“此次活动不是终点,而是持续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的新起点。” 刑事司法学院心理站负责人何思源表示,后续将推出“情绪漂流瓶”线上树洞、朋辈心理沙龙等系列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集中式服务”向“常态化陪伴”延伸。2024级学生杨程浩参与活动后有感而发:“当我们不再害怕直面情绪的‘褶皱’,而是学会用温柔的目光凝视它,治愈便已悄然开始。这或许就是心理游园会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此次心理游园会以创意形式打破心理服务的壁垒,既为师生提供了轻量化的情绪出口,也通过“书写—分享—互助”的模式,在校园中传递温暖与力量。未来,刑事司法学院将继续探索 “沉浸式” 心理育人路径,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进师生心里,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温暖的光。(盛思涵撰稿供图)

刑事司法学院

202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