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何云峰教授应邀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专题讲座

20211215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何云峰教授受邀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A6-312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作题为“马克思劳动幸福论及当代价值”的学术专题讲座。会议由上海政法学院原党委书记杨俊一教授主持。

讲座中,何云峰教授从劳动幸福理论的基本内涵、理论缘由、实现途径、感知方法、发展及价值意义等六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马克思劳动幸福理论。

首先,何教授从“劳动”和“劳动幸福”的定义和关系出发,指出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中的概念,主要指物质生产劳动,认为在劳动幸福中的劳动概念应该广泛地理解为任何人通过体力和智力的劳动而展现有益性的过程,而劳动幸福则是指人通过劳动使自己的类本质得到确证所得到的深层愉悦体验,从而展现自我价值。

接着,何教授基于马克思经典文本进行解析,从劳动概念的两重维度系统论述了“劳赋人权”。实现劳动幸福不仅要实现人的劳动,还要避免走向劳动异化,在坚持尊重劳动、关爱底层、缩小差别、人类联合四个劳动幸福主张中最大化保障人民的劳动幸福权。在劳动幸福的实践途径中,何教授建构了一个包括“个人内生动力、社会的公共辅助、他人的美德与博爱支持”的“三角锥稳定结构”,提出只有三方力量共同发挥,才能实现劳动幸福最大化,劳动幸福的充分展现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只有将劳动“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劳动才会真正成为幸福的事情。

最后,何教授从现实意义出发,指出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马克思劳动幸福论对关注弱势群体、科技进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创造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真正实现劳动创造幸福,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杨俊一教授对本次讲座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何教授学术造诣深厚,理论阐述清晰透彻,语言生动诙谐、富有感染力,本次讲座是一场不可多得的思想盛宴。(张凯超撰稿,张佳雯摄影)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