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是学校直属支部,包含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第三党支部,共有党员14名。我院党支部秉承“真抓实干”的工作理念,坚守“党建工作与业务实践相结合,党建工作与服务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坚持“不折腾群众、不搞形式主义、不好高骛远”基本原则,建构“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宣传、理论践行”等“四位一体”的“研究服务型”党支部,业绩斐然。

一、建构“研究学习型”党支部,深化理论研究宣传。一方面,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理论渊源、理论内涵、理论困惑、理论实践、理论创新等,既确保了党的理论及时有效的传播,又保证了党的理论创新发展。近几年来,全体党员逐步学习宣传党的历次会议精神、党的群众实践教育活动精神、创先争优活动精神、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等,共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论文160余篇;承担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等,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二、打造“常态化”党建工作模式,强化理论实践。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寓党建于日常工作,真抓实干,不流于形式,实事求是,建构日常工作与党建工作的一体化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工作是传播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精神等,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先进意识。在课堂上,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开展课堂互动模式,及时有效地传播党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精神,把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两会精神、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雷锋精神、国际形势、中国问题等深入展开研讨和教学;课外开辟第二课堂,让师生积极参与党的理论和精神学习等,开创了问题研讨式教学、虚拟实践教学等。近几年来,本院教师承担国家、上海市等教学课题20多项,获得各类教学成果奖6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余篇;曾经获得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司法行政系统优秀论文“三等奖”、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优秀奖等近20项,我院思政课教学工作在学校乃至上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探索“互动式”服务模式,践行服务社会宗旨。积极探索培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互动式”模式。鼓励学院全体党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把理论研究成果推向社会,同时利用社会资源丰富深化理论研究成果。为此,利用暑假休息时间,组织全体党员教师深入我国各个地区,了解红色历史和现代化发展水平,了解民族特色和文化历史、人民需求等现实问题,获取大量的实证材料和理论资源。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党的群众实践路线践行活动、学习雷锋实践活动、自愿者服务、捐资助学服务、义务劳动服务等,奉献服务社会。近几年来,我院党支部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涌现出很多先进的典型。我院教师曾经被评为上海市市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优秀教书育人典型等;我院支部曾被学校评为“先进党支部”,党支部分类定级活动中被评为“好”,在校级精神文明好项目建设中获资助,在党建课题立项中获得奖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