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上海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听、说、读、写、行”五大维度,创新打造沉浸式、多形式主题教育活动体系。通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把抽象的爱国精神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初心使命,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听抗战故事,悟先辈风骨
2025年9月16日,徐世甫教授为马院全体学生开展“两次淞沪会战及其历史意义”的专题讲座,围绕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担当,结合百年党史中淞沪会战的鲜活案例,从理论内涵、历史逻辑到实践路径,系统解读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徐世甫以生动的语言、详实的史料,阐述了青年一代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责任与使命,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讲座现场学生们认真聆听,在思想碰撞中进一步坚定了爱国信念,明确了成长方向。
说红色经典,传家国心声
2025级新生军训期间,学院举办“声动历史,致敬英雄”红色电影配音比赛,为新生搭建表达爱国情感的舞台。比赛中,学生们选取《觉醒年代》《半条被子》等经典影视片段,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重现革命先辈的壮志豪情与家国情怀。从慷慨激昂的宣言到温情脉脉的诉说,每一段配音都凝聚着学生对祖国的深情与敬意。通过“说”出爱国心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更让红色故事在校园中广泛传播,激发了全体新生的爱国热情与集体荣誉感。
读革命著作,悟爱国真谛
2025年9月26日,学院发起抗战时期文学作品阅读会,精选优秀读物,组织学生开展个人研读与小组分享。学生们通过撰写读书笔记、举办读书沙龙,深入探讨书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思想,分享阅读感悟与成长收获。在静心阅读中,学生们穿越历史时空,与革命先辈对话,深刻理解了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进一步筑牢了理想信念之基,增强了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自觉。
写抗战征文,诉家国深情
9月下旬,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墨书抗战魂,笔续青年志”主题征文活动,以笔为媒,搭建学生抒发抗战记忆、传递爱国情怀的平台。活动围绕“抗战精神与青年担当”“烽火岁月中的家国情怀”等核心方向,鼓励学生结合历史史料、红色故事或身边的抗战印记,通过散文、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体裁,表达对英烈的追思。此次征文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字表达与历史思辨能力,更让他们在查阅史料、梳理故事的过程中,深刻感悟抗战精神的核心内涵。马院学子将对历史的铭记、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笔下真挚的文字与内心坚定的信念。
行校史之路,承奋斗精神
9月26日,学院组织2025级少数民族预科班前往校史馆开展“探寻来时路,青春再出发”参观活动。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依次参观校史沿革、办学成果、红色记忆等展区,通过珍贵的实物、图片与文字资料,了解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历程,感受历代师生秉持的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精神,体会“刻苦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火炬。参观过程中,学生们不时驻足思考、交流感悟,纷纷表示要以校史为鉴,传承优良传统,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勤学笃行的实际行动,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学习实践平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体验,从思想感悟到行动践行,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未来,学院将继续创新教育形式,深化活动内涵,引导学生以更昂扬的姿态、更扎实的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爱国篇章。
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曹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