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生系列讲座(七)

为帮助2025级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掌握科学学习方法,顺利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我院蒋翠婷老师于2025年10月31日开展了第七讲的新生学业指导讲座。

交流伊始,同学们分享了初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切身感受。针对同学们的发言,蒋老师剖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学习内容与理论框架,并为学生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学习建议。蒋老师勉励新生应从“多读、多看、多听”入手,在广泛涉猎中培养深入钻研的学习习惯,通过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逐步构建系统的理论思考能力,筑牢专业根基。与此同时,他着重强调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要求学生在精进理论的同时,务必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此,她建议大家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讲座,并主动进行跨学科探索,在多元知识的交融中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随后,蒋老师对马院学子提出四点殷切希望。其一,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子,首先应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将“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心中有马,行中践马”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治定位,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之魂、办院之本,更是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初心与使命。其二,青年的命运,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展现出朝气蓬勃的时代风采,践行青年人的使命担当。其三,作为上海政法学院的一员,我们应当秉承校训,知行合一,自觉将“刻苦、求实、开拓、创新”的校训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实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四,新时代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要把梦想变为现实,就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奋斗姿态,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在讲座最后,蒋老师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她向学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三大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着重强调了其中贯穿的人民立场、基本观点与科学方法。蒋老师总结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是青年学子把握历史主动、担当时代新人的根本遵循与力量源泉。

 

|倪奕琳

|倪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