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三维联动"扎实推进就业工作​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就业研讨、共建走访与实践调研,构建“需求—培养—输送”一体化工作链条,全力开拓思政人才就业新空间。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三维联动”为抓手,积极落实促就业“五个一”提质增效活动,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就业渠道。

聚力就业研讨,共绘育人新蓝图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前瞻布局,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兴伟学院三校专家应邀来我院开展就业工作交流,为思政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参考。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邱卫东教授指出,应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公共管理、社会学等学科融合,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严运楼教授建议强化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上海兴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莉分析了思政人才在民办教育机构中的发展潜力。通过研讨,学院明确了多元化、实践化的人才培养改革方向,将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与就业指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共建走访,拓展育人新平台

学院积极构建开放共享的育人格局,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拓展校企、校地合作。近期与上海市崧泽强制隔离戒毒所、青浦区金泽镇河祝村党总支开展深度交流。

在与戒毒所的交流中,双方就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达成共识,将在学生实践锻炼、课程开发等方面合作。戒毒所负责人认为思政人才在法治宣传、特殊人群帮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走访河祝村党总支时,学院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对思政人才的需求特点,双方就学生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基层党建研究等达成合作意向。这些活动拓展了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

强化实践调研,促进学用结合

学院组织师生赴江南造船集团、新时代上海党建引领旧改创新实践基地等开展实地调研。在江南造船厂,师生通过参观生产车间和党建展厅,深入了解国企党建工作创新,感受思政工作在企业中的价值。企业负责人介绍了对思政人才的具体需求,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在旧改实践基地,师生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研讨,体会党建引领下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基地工作人员分享基层党组织在旧改中的成功经验,为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这些调研活动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强了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类用人单位的联系合作,拓展就业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为思政专业学子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学院还将持续完善"三维联动"工作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助力更多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易文轩
图|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