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校出发,赴育人之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 毕业生中小学职场发展与拓岗线上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重要决策精神,积极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新形势,深化院校合作,精准对接基础教育领域人才需求,助力学院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1月7日成功举办“从母校出发,赴育人之约——毕业生中小学职场发展与拓岗线上研讨会”。本次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杜浩主持,邀请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田艾玲、上海市松江二中附属浦南实验学校李君雯、普陀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是旻婕、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孙术杰、贵阳乐湾国际实验学校杜姝霖五位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我院毕业生齐聚云端,访校友拓岗位,听真言促培养。

与会成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一致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道法课教师,除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需锤炼多项核心技能。田艾玲强调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是基础,她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但如何将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适合中小学生认知水平的生动教学是教学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孙术杰表示,当代学生成长环境复杂,思想活跃,教师需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共情力和有效的沟通能力,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李君雯提出思政教育不仅在于课堂,更在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等,教师需善于策划、组织、指导,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杜姝霖认为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效果、吸引学生兴趣的必备技能。是雯婕最后指出,持续的反思学习与发展能力是教师职业长青的保障。强调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精进。

在招聘要求方面,大家详细介绍了各自学校在选拔新教师时的侧重点,为我院毕业班学生提供了宝贵的求职指引,并一致表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招聘思政课教师及相关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在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考取对应的教师资格证是求职应聘时的基本门槛。就面试环节,各位老师表示面试中会特别关注应聘者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仪表仪态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并同时指出对于应届毕业生,是否具备学生干部经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能体现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活动经历也是重要考察内容。

本次线上研讨会为学院与基础教育一线搭建了直接对话的桥梁,为学院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供了重要参考。学院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深化合作,全力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引导更多优秀学子投身伟大教育事业,履行新时代的育人使命。


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丨张家睿

文丨张家睿